这是当然,我没有理由不去看。
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看哈利波特,到今年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了。原著已经被我看了好多遍,多年以前买的英文版也被我找出来重新去读。我知道很多人讨厌罗琳,但我再讨厌罗琳我也无法讨厌她的故事。
我觉得秋张在塞德里克死的时候,那种眼神,还有芙蓉德拉库尔在看到她妹妹被救上来的时候,那种感觉,是再也无法用别的作品替代的画面。
你当然可以寻找到一些类似的构图甚至是类似的故事,但你没有办法重构在哈利波特里那种几欲落泪的心境和酸涩。你无法用别的东西去代偿那种关于爱和勇气的故事,就像你无法再次重返第一次阅读哈利波特的心境是一样的。What you』ve been taught and you』ve learnt cannot be undo.
这也是为什么,我怀有一种乐观的幻想,10代的人生和20代并没有什么不同 aka 「早熟过,所以从来没长大」。我们看同样的《哈利波特》,追网飞的新剧,玩一样的《塞尔达传说》,听千禧年代的歌曲,寻找流行文化的步伐。我们消费同样的内容,带有一种「天下大同,美美与共」的,全球化不可能凋零的幻想。
但是现实并不总是如此,就像你所知道的每一个故事一样。在下一代又下一代的长大里面,你会发现很多人不再相信这种故事,他们不相信「爱」的魔法,也不相信林克的勇气,他们怀疑黄金时代是一个谎言,也怀疑所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世界。
即使到了今天这步,我依旧会觉得那种被嘲笑的「爱」是一种伟大的隐晦,人类无法通过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情互相建立联系,但可以在建立联系之后,彼此互相触碰。你永远无法割舍掉这种美好或者痛苦,就如同你无法割舍掉你曾经看过的书或者哭过的电影。
梁佩诗扮演秋张那年,她只有17岁。And now, 20 years has passed. 我昨天去找她的IG,发现她瘦了好多,还有了孩子。那么秋张是否在某个平行宇宙里,和塞德里克真正地在一起了。
我们总要长大去追寻一种现实的生活,但不必为此忘记儿时的笃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