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ch Things Related to High Mountain.

一定有人和我一样,曾经听过这句话:「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,虽不能至,然心向往之」,但一定也有人和我一样,不曾攀登过高山,不曾在大山野雪中滑行。一定曾有人终其一生都不曾到达过海拔高于五千米的地方。

——我是幸运的,我曾在更小的时候被带领过攀登大雪覆盖至小腿的,未曾被开发过的「野山」,我对于山的向往和对于户外的喜爱从这里开始,我自此拥有了向上攀登的勇气。

当我长大后,我得以从我的教练那里学会点杖搓雪小回转,尽管我未曾真的前往大山,尽管他们可能也曾未,但他们给予我向下滑行的勇气。

我从来没有放弃过,在滑雪的时候,更换上一个「高山回环」表带。对于在机压雪道上滑雪来说,不会有突如其来的坑洼让你摔倒,不必使用激进的重心转换维持板头方向。在各种意义上,我从心里都知道,G扣并不会比魔术贴易于穿戴,也未必比魔术贴更加牢固,甚至并不会更适合滑雪。

但这是一块为了高山所设计的表带,被携带着前往高山就是它的使命,难道不是吗?你真的忍心让其终其一生都在都在城市里碌碌无为,你真的忍心让其终其一生都不曾见过山顶的模样吗。

你当然不要,对吧。你要带着他前往高山,你要相信它无论如何都不会从手上掉落。你要相信它,即使你做出最激进的动作,它也会与你同在。

我用Salomon的雪板,Tecnica的雪鞋和迪卡侬的雪服。我一直觉得,迪卡侬的Ski设计部门一直未曾辜负过那句Designed in ALPS,我相信他们真的骄傲地携带着每一个他们设计的雪服,前往阿尔卑斯山的雪场。我相信他们曾经自己单手持板,登上缆车,调整通风拉链,拉下雪镜,评测防水,他们之中一定曾有人在复杂的天气环境下同不同的雪况下,穿着他们自己的雪服,在衣服的肩膀处使用加固的材料是为了防止板刃对于雪板的磨损,在前兜处增加眼镜布是因为穿越风雪之后,雪镜上会结霜。我相信他们真的会以自己的衣服自豪——那就是那个价位段下最好的雪服选择,不存在也没有第二个选择。

我最后穿着Salomon XT-6去了太舞,我走过无人的雪道,鞋子和雪面接触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,穿过800m去吃麦麦,总让我想起有一次在雨里打着伞去吃麦麦。雪里更空灵,更寂静,更无人。我知道XT-6并不是为了我们这种在城市里过着端到端的生活,借助地铁或者别的什么通勤的人所设计的。耐用的橡胶底是为了抓地,坚硬的鞋头是为了防止潜在的风险,Gore-Tex是为了阻止雨水侵入。这也是为什么,我纠结再三,还是踏上了无人的雪道,试图让我寻找到一些他所为此设计的场景。

我总是一遍一遍又一遍的讲:因为山在那里。其实我心里知道,无论我前往或者不前往,攀登或者不攀登,山都在那里。山永远是山,但我不永远是我。

我只是试图在一种略显无趣的城市生活中,寻找一种山的幻想——不必拒绝一种对于远方的向往,不必拒绝一种更梦境的生活方式。

暂无评论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上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