献给晴夕姐姐的信

很早的时候要买钢笔,就在知乎上翻啊翻,看到了一家叫云停的店,就这样,粉上了晴夕姐姐,喜欢了云停的文案。是的,严格意义上,我是属于她的数码圈/文具的粉丝。

她说:「好的东西总是叫好又叫座的」。今年我在知乎看了很多很多的文,收藏夹里新增了120篇文,真正让我记住的,只有20篇,其中,至少有7篇是属于她写的文。我想,时至今日,对姐姐来说,这终于有了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。

《招惹》的开头看起来似乎俗套,但你永远可以相信姐姐,那是一个一如她曾经的长篇或短篇一样的文字,像地中海蔚蓝的海,在日光下熠熠生辉,让你的情绪随着它们浮动,一点点的论陷入一整个故事中。原谅我无法用华美的语言来描述那些文字。

我一直在想,我看的不仅仅是文章。我想,我看的是透过那些平淡纯真文字背后的内核与感悟,就像姐姐自己引用的,Tim Cook 在斯坦福的演讲:「 What you build and what you create define who you are. 」。她太了不起了,我每次与被人安利的时候,我都说:「那是星光,我是那个追逐星光的人。」或者说,她活成了我想要的模样。她一直在文章里说:「耐心等待球进入最佳击球区。」我印象很深的是,去年的一条动态,关于练发球的,当时我就在想:换做我,我先把自己搞崩了,事实也是这样的。而时至今日,我在时鸢的身上,看到了那个坚韧的内核。而那种内核,或许是我穷极一生希望达到的样子。

我曾经无数次的在朋友圈里表示我有多喜欢这位姐姐,我读她写的书,我从她的店里买笔,我用着她做的手机,我在她的想法下写很长很长的评论,我曾一次又一次在不眠之夜和别人安利他,我说那是如水月色里的星光,我说那是曳尾彗星的闪耀。

这个冬天啊,我做了一个决定,我说我要出国去念大学,所以我或许要放弃高考了,我妈妈自然不会同意,于是我每一天都在和她争论与谈判。一天凌晨,我开了一个付费咨询,我问她,我怎么选,她说:去走你自己想走的路。

她一步步告诉我,怎么去说服我的母亲,怎么去拿到更大的机会,一直到凌晨两点,最后她说:

我近乎泪目,漫漫长夜,一位素不相识的人,一步步告诉你去怎么做。前行是纯粹的,一腔热血照不亮未来,一次交谈也不行,但至少让人知道,有人在祝福你,只要有人,就可以的。

人生是浪漫的,我向往地中海的阳光,看着万顷碧波下荡漾的粼粼光斑,在古老的许愿池前舔着一份微微融化的冰淇凌;我向往古都的韵味,看着纷纷扬扬的千年樱花与粉红的云海:我亦向往江南小巷的静谧,听着叩在地上的如酥小雨与青石板路上的微凉春风。我们可以看见一位作者说:「所以写作作为我的爱好,我是可以稍微随心所欲一点儿的,起码只写我自己喜欢的东西是没问题的,哪怕不挣钱。」

所以我在这个年月里,试图去见见外面的世界,看看远处的风景,走上一条看起来那么孤独的路,去闯未来前路漫漫,仰仗这自己年轻的资本,去尝试,去努力,去为自己的目标而战。这就是为什么我试图踏上异乡的求学之梦,因为要去用更大的风险去看异乡的人,去找更好的未来,去触及又一种可能。

今夜敬我们的姐姐,让我得以做我想要的决定,学她身上的品质。

暂无评论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上一篇
下一篇